搜索

科大卫、刘志伟、赵世瑜、温春来的访谈在《区域史研究》第2期刊发

首页    学术成果    科大卫、刘志伟、赵世瑜、温春来的访谈在《区域史研究》第2期刊发

      

 

    2019年12月7~8日,第3届岭南历史文化研究年会暨《区域史研究》第2辑首发式在佛山西樵召开,会议由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昌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盛会。会议发布的《区域史研究》由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一个致力于为区域史研究者提供分享研究、交流最新思想的新刊物,由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内有着共同学术旨趣的一群学者联合创办。《区域史研究》自今年6月创刊以来,便受到了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本次发布的是2019年第2辑(总第2辑),由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温春来教授主编,黄国信教授担任本期执行主编。

 

微信图片_20191211121240

《区域史研究》2019年第2辑

 

    本期刊物的一大亮点是对香港中文大学科大卫教授的访谈,科教授谈了他对区域的理解:“(区域)不是一个定义可以解决的问题。‘区域’是个放在比较的环境和历史的脉络才有意义的概念。‘江南’是个‘区域’不是历史学者创造的。但是,历史上用‘江南’这个名词的人也没有说明很清楚它的范围在哪里。‘珠江三角洲’比较象一个研究者创造的‘区域’。他们的根据大概是珠江口的冲积范围的共同文化与历史。这个地方也有一个核心,就是广州。这个“区域”与历史资料上常用的 ‘岭南’也不一样,因为它并不包括一直到宋朝还可以当作很活跃的文化来原地的南雄。把‘珠江三角洲’当作一个‘区域’已经默认了宋代以来岭南的开发。所以,我们需要问历史学者的问题,不是:您以为什么是个‘区域’?而是:请问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人为什么把某个范围当作一个‘区域’?”

 

    科教授还回应了所谓区域史研究的“鸡零狗碎”问题:“我从来没有感觉过在田野的经验是‘鸡零狗碎’。我倒真的说过我相信我的很多研究只是为华德英(Barbara Ward)的几篇文章做‘注脚’。我通常碰到的困难,是有些我们同行对‘中国社会’提出很伟大的理论,但是我看不出这个‘中国社会’在哪里。我在中国某地方看到倒很清楚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部分。您以为这个地方是否主流或典型只是您的认同。它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部分则绝对没有疑问。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看到的中国社会的部分是这个样子。去回答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走出华德英对‘认知’(consciousness)的提议。 我们现在知道的过程比她所知道的具体,我们可以想象的历史比她可以想象的充实,这种思路是站在她肩膀上还是为她做注脚我无所谓。科学的发展,出于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去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参考其他人的理论。这个就是写文章要求写‘学术回顾’。但是,‘学术回顾’现在已经形式化了,变成一种入庙烧香一样的活动。您真的问“为什么”,然后试图参考其他人的论点来回答,您的田野工作就不会是‘鸡零狗碎’的研究。”

 

IMG_5689

会议现场

 

    本期刊物的另一亮点是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温春来教授三位学者在北京建投书局的一次沙龙文字整理稿,题目为《区域史研究的魅力》。刘志伟教授认为:“以人为主体的区域史研究不可能将研究区域的范围和边界凝固化,所谓区域,不但不是可以孤立地绝对化划定出来的空间概念,而区域之间也是相互交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在既有的研究传统上,我们已经形成一些经常使用的区域概念,国家是一种区域,地方行政区也是一种区域,市场圈也是一种区域,这些区域之间的界邻地区也是一种区域,还有方言圈,信仰圈等等,这些应该是在研究中构建历史认知的范畴,而不是区域历史研究的前提或出发点。例如,我们现在做区域研究的学者,常常喜欢讨论国家与地方社会的关系,这其实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不同区域范畴相互干扰和叠加的过程的认识。”

 

    赵世瑜教授认为,区域史研究的新意不止在于新的史实,在史料大量涌现且获取已较为容易的今天,研究一个地方,很容易讲出其他学者不知道的事情,但要讲出一种新的“理”就不容易了。他说:“我现在也经常在问,有很多区域性的研究,比如江南地区的研究,无论是在中国来讲,还是在欧美、日本来说,都是最早开始的,所以成果也是最丰富,最深厚的。到今天该如何超越呢?很多研究做来做去,核心概念变了,比如不再用当年的“资本主义萌芽”了,改用别的了,研究的问题也广泛多了,比如研究江南地区的市镇,但最后讲到结论的时候,我感觉还是在一个所谓现代转型的问题框架中。某个问题前人没讨论到那么细,可能是用别的词,现在材料容易找,可以讲得更细,或者用另外一套词,但是有什么新鲜的道理吗?不能是老师一提这个问题,自己心里的想法,一下空了一大半,似乎前面的研究都白费了。直到现在我的学生还经常遇到这个问题,甚至感叹说:区域社会史研究好难!其实所有的历史研究都一样难,分别在于学者们各自的要求不同而已。刘老师刚才说,你的区域怎么划定,怎么选择,是要看你的问题是什么,你的问题是和你的空间尺度是配套的。他所说的问题就是在你划定的区域内所做研究要得出的道理。”

 

_MG_5580温春来教授发言

 

    温春来教授用他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经历来说明刘志伟教授、赵世瑜教授的观点。他在读硕士参加一次“16世纪的岭南”学术研讨会,听到学者们讲“国家化”这个概念,指的是不同的地区什么时候进入大一统的王朝秩序,于时就想到了研究土司制度,认为改土归流就“国家化”了,其实这个想法粗暴、简单、不准确。当时人很穷,没有电子的书,他就在中山大学图书馆,抄《明史·土司传》,并找土司制度的论著来读。后来发现写整个土司制度可能达不到区域史的要求,因为土司只是标签,下面的社会分化很厉害,打一个比方,比方有外星人,把地球人全部征服了,把地球上这些国家都封成土司了,外星人规定:地球上的土司每隔几年要到外星球朝贡,要派人帮外星人到火星、地球上干活,还要没人帮着外星人打仗。过了200年之后,一位太空的历史学家研究地球上的土司制度,如果他把整个地球土司制度按照整体来研究,他大概就只能考察外星人所规定的关于地球土司的各种制度条文。因此,把土司制度笼统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就看不见内部的东西以及实际的社会。于是他就开始战略收缩,收缩到他的家乡贵州西北部地区了。选择那个区域,不是因为他是贵州人,而是问题把他带进去的。正是通过对这个区域的研究,他提出了大一统王朝秩序在西南地区的展开模式,并力图呈现此过程中非汉人群的主体性。

 

IMG_5682

编辑部主任李晓龙副教授发言

   

    编辑部主任李晓龙副教授主持了首发式仪式,温春来教授、黄国信教授分别对该刊的创刊宗旨、组稿原则和征稿情况作了介绍。随后,温、黄两位教授代表《区域史研究》编辑部分别向年会承办单位和与会单位的代表们赠送了新刊。

 

IMG_5639IMG_5652

温春来、黄国信两位教授分别为与会学者增刊

 

      

2019年12月11日 12:18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