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0年西樵镇历史文化考察目录

首页    田野资料    2010年西樵镇历史文化考察目录

西樵镇行政村编号表:

村落

编号

村落

编号

村落

编号

村落

编号

岭西

-1

百西

-9

平沙

-17

显岗

-25

西樵

-2

华夏

-10

海舟

-18

七星

-26

崇南

-3

大岸

-11

新田

-19

西岸

-27

爱国

-4

崇北

-12

稔岗

-20

樵园社区

-28

简村

-5

联新

-13

上金瓯

-21

樵乐社区

-29

儒溪

-6

河岗

-14

山根

-22

樵泰社区

-30

民乐

-7

太平

-15

大同

-23

樵华社区

-31

百东

-8

新河

-16

朝山

-24

东碧社区

-32

 

 

 

 

 

 

其他

-0

 

 

一、        历史文献

1、族谱

顺序

编号

族谱名称

行政村隶属

自然村

修谱时间

备注

1

1.1

梁氏族谱1部

岭西

禄舟

民国

保存良好,已拍摄

2

1.2

张氏手抄版族谱1份

岭西

凤岗

近十年

保存良好,已拍摄。仅仅是一支的简单族谱。

3

2.1

堪羡堂《周氏族谱》

西樵

民强周家村

同治七年

复印本

4

2.2

道国南宗

西樵

民强周家村

明永乐二年初辑,明万历十四年继修,清道光二十六年重修

2003年复印本

5

2.3

心白洪义公房《周家族谱》

西樵

民强周家村

光绪七年

复印本

6

2.4

濂溪广东周氏宗谱

西樵

民强周家村

近年出版

整个南粤地区周氏总谱,上溯太祖为周敦颐

7

4.1

爱国村梁氏宗谱

爱国

杏头

近年新修

已带回,不清楚其原先来源

8

5.1

冼氏族谱

简村

简村

 

已拍

9

5.2

郭氏、陈氏和林氏的族谱

简村

简村

 

在村内肯定有族谱,但由于时间关系未能亲访,但联系村委即可前往观看。

10

6.1

余氏世谱

儒溪

江边

咸丰六年

保存于余乃举处,部分已拍

11

6.2

下儒陈氏族谱

儒溪

下儒

未知

未实见,不过确定有,或在陈伯垒处

12

8.1

沙瀛潘氏族谱

百东

沙瀛

辑本

已带回

13

8.2

吉赞梁氏族谱

百东

吉赞

未知

未实见,不过确定有,可联系潘宜清(0757-86835257)帮忙找到

14

8.3

王侯陈氏族谱

百东

王侯

未知

同上

15

9.1

黎氏家谱

百西

 

未知

此为联宗族谱,包括整个中华和海外地区,现藏广州中山图书馆,百西黎氏也有记载

16

9.2

黎氏族谱

百西

 

未知

村内黎尚华先生家存之,但时间所限并未前往寻访

17

9.3

黎氏会刊3本

百西

 

未知

为世界黎氏后裔恳亲大会会刊,不定时出刊。可能上述黎氏族谱亦为此宗亲会产物,因百西黎氏亦是会员,因此每期获赠,部分已拍成图片带回

18

9.4

潘氏族谱

百西

 

未知

据村委黎姓干部介绍,现为私人收藏,应存村内,但寻访中并无所获

19

12.1

何氏族谱1份

崇北

 

未知

此为大沙何氏族谱,崇北何氏族谱据村委何副书记介绍,在解放前曾在村内两位太平绅士何耀三和何炎手中,他们也负责编修族谱,但解放后举家迁至香港,村人遂再未见。仅听老人说族谱上记载其开基祖原籍福建莆田另外,村内何华昇先生(联系方式:13411831970)称其堂兄有全套何氏族谱,因时间关系未前往亲见

20

13.1

南海梁氏宗谱

联新

爱群

1989年

已拍,以香港保存的清代族谱为蓝本影印重修

21

15.1

三门余氏族谱

太平

三门

清代

从清代流传下来

22

15.2

李氏族谱

太平

三门

不明

李氏族谱记录了李氏从创祖到李升佐一代。到陈李济之后又另设一个族谱,陈李两家合谱,两姓一起拜祭祖先。陈氏居住于九江河清一带,李氏居住于太平九甲一带。

23

16.1

西樵学堂南张氏族谱

新河

 

 

非原谱,乃张书记个人收集资料之来源,我们能见到的仅仅是其抄出的世系表和张氏开基祖历史,其文字资料皆已复印带回

24

18.1

梁仁秀堂系谱总志

海舟

麦村不求梁

道光年间

梁明昭抄写。梁明昭曾因破获一桩大案或道光皇帝御赐金匾一块,上书“诰命”二字,今已不见。

25

20.1

家谱与分家文书2本

稔岗

稔岗

最晚不超过民国

保存良好,一本已经拍到,另一本没拍到。

26

21.1

松塘区氏族谱

上金瓯

松塘

民国

未见,不过确定有,据说保存于区广伟处

27

22.1

崔氏族谱

山根

下沙

未知

 

28

23.1

江浦戴氏宗谱

大同

柏山

未知

未见,据说戴氏宗祠里

29

23.2

林氏族谱

大同

柏山

光绪十五年

未见,本来保存者要拿来给我们鉴定,但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看,可以咨询傅剑锋老师

30

23.3

傅家镜之父的家谱

大同

柏山

未知

未见,傅家镜保存,涉及万历年间之事

 

 

村头族谱

樵园社区

 

已经重修了五六年

村头是南庄的一个地方,而不属于西樵。只是当年标叔的爷爷为了躲避抗日战乱,来到了西樵定居。

31

24.1

郭氏族谱

朝山

西边

同治年间

保存良好,已拍摄

32

24.2

傅氏族谱

朝山

番山

可能修于清末民初

保存良好,已拍摄

33

25.1

陈氏族谱

显岗

显岗西方村

未知

陈成拳(联系电话:13709665196)手中有较齐全的陈氏族谱。但因陈先生外出公干,因此未访见。

34

26.1

麦作耀公家谱

七星

凤台

2004

复印本已带回,藏于麦思绪处,地址凤台大道七巷6号

35

26.2

凤山房麦氏家谱

七星

凤台

1958

同上

36

26.3

麦氏族谱

七星

凤台

2006

同上

37

26.4

海口麦村始祖茂富公考实

七星

凤台

2007

同上

38

26.5

黄阁必达公族谱

七星

凤台

未写年份

同上

39

26.6

麦氏族谱(黄阁东里村,中山小杬六二孙元俊公)

七星

凤台

未写年份

同上

40

26.7

麦氏族谱

七星

凤台

或在光绪年间

种学堂   板,复印本,已带回

41

26.8

麦氏凤山房族部

七星

凤台

道光年间,同治年间详注

已拍,原本在麦思绪处

42

26.9

郭氏族谱

七星

石龙里

未写年份

藏于郭坚全家,石龙新村2巷3号,已拍

43

26.10

旧郭氏族谱

七星

石龙里

编到解放初

同上

44

29.1

吴氏族谱

樵乐

延陵村

清道光间

2部,保存良好,已拍摄

 

2、契约(C417)

顺序

编号

契约类别

行政村隶属

自然村

立契时间

备注

1

5.1

契约三份

简村

简村

民国

林润明老先生家藏,一张红契,两张白契。

2

8.1

契约

百东

沙瀛

未知

藏潘宜清家,可前往观看

3

10.1

地券

华夏

华夏

民国

保存在妇女主任家里,已拍摄

4

10.2

地契

华夏

华夏

民国

保存良好,已拍摄

5

14.1

卖屋契4份

河岗

竹园

民国

复印件,已拍回

6

20.1

屋契

稔岗

稔岗

未知

据说在老人手里,情况未知。

7

24.1

屋契4份

朝山

西边

道光、光绪(2份)和民国

道光已有部分字漫漶不清,其余保存良好,共两份红契,两份白契,已拍摄。

8

25.1

五份地契

显岗

显岗北方村

嘉庆年间一份,道光年间两份,民国年间两份

藏于村内北华巷8号陈强新先生的家中,均为白契,均已拍成图片带回。

9

27.1

契约

西岸

西岸

未知

冯细明先生藏有契约。具体情况不详。

10

30.1

地契

樵泰

 

 

 

 

3、匾额碑刻

顺序

编号

名称

行政村

自然村

位置

时间

备注

1

2.1

匾额

西樵

周家

周氏祠堂

 

仍保存着十块门牌匾额,上面题字清晰可见,初步推之为嘉庆至道光年间题字,题字者不乏如南海名士邓士宪等达官显贵。题字内容均与周氏十四世祖周成有关

2

2.2

“大巷”匾额

西樵

周家

周氏祠堂

 

祠石牌上有三处刻印,依稀可见似为“周□”字样

3

5.1

一些碑刻

简村

 

北帝庙内外

 

详见图片资料

4

6.1

华光庙残碑

儒溪

 

 

 

 

5

6.2

“儒林首第”

儒溪

 

 

 

 

6

7.1

“文魁”匾额

民乐

聚星

新祠堂

翻新

由广东巡抚劳崇光题予陈卓明

7

7.2

“文魁”匾额

民乐

聚星

新祠堂

翻新

由广东巡抚郭嵩焘题予陈敬忠

8

7.3

“翰林院编修”匾额

民乐

聚星

新祠堂

新修

陈序球

9

7.4

“进士”匾额

民乐

聚星

新祠堂

新修

陈国士

10

7.5

重修祖祠碑记

民乐

海边

梁氏宗祠

清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吉日

 

11

7.6

旗杆石多块

民乐

聚星

村委会池塘边

 

 

12

7.7

旗杆石多块

民乐

祖仁

村委会门口

 

 

13

7.8

云龙会馆匾额

民乐

祖仁

村委会门口

 

 

14

8.1

1块碑

百东

 

 

民国时期

孙中山在百东拨地建学校,今在百东小学之内

15

9.1

百西村墓碑

百西村

 

 

明清时期

据村人说是其祖先之墓

16

12.1

大量石碑

崇北

国泰

区氏祠堂前

 

大量石碑嵌入地下,但文字内容还清晰可见。

17

13.1

两个大旗杆石

联新

莘村

梁氏宗祠前

 

清代顺德籍状元梁耀枢所送

18

14.1

5块碑

河岗

 

东坊石庵祖祠前

 

 

19

14.2

“龙门古道”牌匾

河岗

河溪

 

 

 

20

16.1

石制牌匾

新河

礼门

梁氏祠堂

 

上书“千乘流□”为“甲子孟冬”“陈文福书”,村人莫能名之立于何处以及何以在此。但有人称与七甲村新建牌坊上题“清河衫第”有联系

21

18.1

旗杆石

海舟

麦村

直翁麦公祠前

 

旗杆石一块上有麦灜祥功名碑。散见村内旗杆石两块

22

21.1

碑刻两件

上金瓯

 

 

民国时期

关于卫生公约

23

23.1

戴鸿慈手迹

大同

 

 

 

戴氏宗祠里有清末大臣戴鸿慈手迹

24

25.1

牌匾

显岗

北方

“凤山里”牌坊前不远处地上

 

分别有“凤山里”和“仪凤里”的牌匾,其中“凤山里”牌匾连同其门联已成残垣断壁,而仪凤里保存较好,能清晰的看到上刻道光五年建。又从不远处一座废弃祠堂前发现民国时“重建凤山里塘埠头门楼小引”,可知两门楼在前遵循着“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建筑布局

25

25.2

石制牌匾

显岗

礼门

梁氏祠堂

 

上书“千乘流□”为“甲子孟冬”“陈文福书”,村人莫能名之立于何处以及何以在此。但有人称与七甲村新建牌坊上题“清河衫第”有联系

26

25.3

贺寿会碑记

显岗

北方

“北约公所”遗址

清嘉庆二十五年

其文字内容已拍下,大致记述了此处一件祝寿活动。

27

26.1

“大夫第”

七星

 

 

 

石龙里:“大夫第门楼

28

29.1

天后庙石碑

樵乐

藻美

 

清道光年间

保存良好,一块在天后庙隔壁祠堂,已拍摄

29

32.1

重建深?水井碑记

东碧

 

 

民国时期

文献概况:碑文记载重修水井事

 

4、其他文献资料

顺序

编号

名称

行政村

自然村

时间

备注

1

2.1

祖传清代画像照片

西樵

吉水

 

从村内一位70多岁麦姓老人手中访见其祖传清代画像照片四张,画像上人谓西樵名人麦瀛祥和其正室,妾室以及其母。老人自称为麦灜祥五世孙,此四副画像连同在文革时下落不明的三幅(画像中人分别为潘学生和其夫人,另一幅则想不起来)共七副一直挂于家中。因老人因私人原因拒绝拍照,因此只能将画像上题字抄回。

2

3.1

崇南村志

崇南

 

 

 

3

3.2

梁昌圣《碧霞书屋诗钞》

 

崇南

 

 

 

4

4.1

爱国村志

爱国

 

 

 

5

5.1

简村各姓开村史

简村

 

 

简村业余文艺工作者林润明老先生编写出。所据历史文献为清代一简村人所写《简村谱》(已散佚,全凭60年代老先生亲见时笔耕不辍之节录)的和简村各姓族谱,史料价值是比较高的,资料全部复印带回

6

5.2

简村北帝庙历史资料

简村

 

 

同上

7

5.3

近代简村名人部分名人录

简村

 

 

 

8

5.4

简村简村陈元善与增城湛若水交往事迹

简村

 

 

 

9

7.1

联新莘村梁家近代名人

联新

莘村

 

已拍照带回

10

8.1

百东村志?百东地方志?

百东

 

 

 

11

9.1

百西村简介

百西村

 

 

本村自撰。照片

12

9.2

村委提供若干照片

百西村

 

 

已经翻拍,带回。

13

12.1

何梦瑶生平资料

崇北

 

 

已拍成图片带回

14

12.2

崇北村民间信仰调查表

崇北

 

 

已拍成图片带回

15

16.1

新河村民信仰调查表

新河村

 

 

照片,已带回。文字版也有。

16

23.1

大同村志手稿

大同

 

 

傅剑锋老师手编的《大同村志》(手写稿,尚未出版)里面的内容整理对本次的调研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已拍成照片带回

17

23.2

西关老虎程华故事

大同

 

 

 

18

21.1

翰林古村金瓯松塘

 

上金瓯

 

 

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材料,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ongtangcun

19

25.1

显岗村志

显岗

 

 

 

20

30.1

樵泰社区志

樵泰社区

 

 

照片。

21

0.1

方献夫纪念馆资料

丹灶镇

 

 

 

 

二、        物质文化遗产

 

1、庙宇

顺序

编号

庙宇名称

行政村、自然村隶属

建立时间

主祭神

宗教活动或传说

备注

1

1.1

康公庙

岭西凤岗村

 

康公元帅

 

 

2

1.2

北帝庙

岭西禄舟村

 

北帝

北帝诞

 

3

2.1

五显华光庙

西樵吉水村

 

华光大帝

九月二十一华光诞。

华光大帝左边为金华娘娘,右边为天后娘娘,进庙左下角有五显神像,此处以类似“白无常”的形象出现。

4

2.2

北帝庙

西樵

 

北帝

 

3座

5

2.3

观音庙

西樵

 

观音

 

2座

6

2.4

天后庙

西樵

 

天后

 

1座

7

2.5

土地庙

西樵

 

土地公

 

1座

8

3.1

元帅庙

崇南碧霞村

 

康公元帅

 

 

9

3.2

北帝庙

崇南窦头村

 

北帝

北帝诞:农历三月三日,做大戏,不兴游行

信仰:北帝、观音,以北帝为主

新建

10

3.3

观音庙

崇南窦头村

 

观音

 

新建

11

4.1

北帝庙

爱国杏头村

 

北帝

北帝诞:每年的三月初三是北帝诞,这一天只是有唱大戏等庆祝活动,但是不会游神。每年农历新年,有本村的北帝游神和节庆活动。在大年三十由北帝庙的庙祝公利用“问杯”的方式决定当年的新年游神日期。游神次序是以长次房的次序进行。受访老人强调,在过去,一年里亲朋好友几乎没有机会一聚,一年中就只会用这一天进行款客。

 

12

5.1

北帝庙

简村

 

北帝

 

此为古庙,对应凡间之三皇五帝

13

6.1

宝莲禅院

儒溪江边村

明代,清嘉庆重修

诸佛

霍尚书之女叫宝莲,终生不嫁,因此霍尚书为她建寺于此供其居住、修行

 

14

6.2

华光庙(延福庙)

儒溪江边村

 

华光大帝

 

 

15

6.3

三灵庙

儒溪江边村

 

三灵

三灵的传说:本村的一个儿童,排行第三,10岁左右,有一天坐着死

金娃诞,在四月十七,会有烧炮、唱八音等活动

 

16

6.4

观音庙(仙庙)

儒溪江边村

 

观音

观音诞,一年几次。新婚结婚的那天,上午去接媳妇,下午接媳妇过来拜天后,然后再回祠堂祭拜。

 

17

6.5

北帝庙

儒溪下儒

 

北帝

正月中的一日北帝公巡游,民国时已没有。传说有三个北帝,大、二、三,三帝好动,正月要带出去到处走走,青年背着“窦”,窦上插令,而“神公”神婆走在最前,手上两根竹竿上缠着两条青蛇,游神结束后神婆把青蛇放回西樵山。

现为学校

18

6.6

雷公庙

儒溪新村

 

雷公

 

重修

19

7.1

康公庙

民乐聚星村

 

康公元帅

本村康公诞为七月初七,会摆七夕,有一个龙头(似乎实际上是象头化石,据说现在在南海博物馆)。康公不游神。关于康公的传说:康公庙里面的一位老尼姑(本村人,年轻时在浙江出家)口述:传说康公是一名将军,为躲避追兵追杀躲到这里,敌人顺着脚印追踪,而鸭子把脚印给抹掉了,救了康公一命。后来康公成为土地神,这里的村民为了感谢鸭子救了康公,在康公诞前后几天都不吃鸭子。

解放前三月二十三(?)的北帝诞,云滘的北帝会游到这里,云滘北帝的巡游范围就在三乡(其区域即相当于今日民乐村)之内

20

7.2

聚星社稷神位

民乐聚星村

据说有600多年历史

 

 

在康公庙旁

21

7.3

重修小土地社

民乐海边村

明代?

 

 

有一个“社稷之神”的碑据说是明代之物,和聚星村的形制相似

22

7.4

小土地庙

民乐儒林村

 

土地公

民国甲子

 

23

7.5

北帝庙

民乐祖仁村

 

北帝

是解放前三乡(即现在的民乐村)的宗教中心,每年北帝诞,云滘的北帝都会在三乡进行巡游

 

24

8.1

文武庙

百东沙瀛村

 

关帝

 

 

25

8.2

玉虚宫

百东沙瀛村

 

北帝

里又有观音、包公、天后

 

26

8.3

北帝古庙

百东沙瀛村

 

北帝

偏殿又有车公爷,南海慈航观音

北帝诞,每年农历三三,拜神,无活动

 

27

8.4

康公庙

百东沙瀛村

 

康大元帅

没有游神,每年你农历七七,康公诞,做大戏,不知康公的由来

 

28

9.1

北帝庙

百西大地村

 

观音

解放前曾有观音诞和土地诞,有游神活动,现今已不见。

庙内现主要供奉观音,据村内老人讲解放前庙内的主神已是观音

29

9.2

文武庙

百西村头村

 

 

 

 

30

9.3

医灵庙

百西四约村

 

 

 

 

31

10.1

华帝庙

华夏村

 

华帝

华帝诞

保存情况良好,仍在使用

32

10.2

康公庙

华夏村

 

康公

康公诞

保存情况良好,仍在使用

33

10.3

太尉庙

华夏村

 

太尉

太尉诞

保存情况良好,仍在使用

34

10.4

洪圣庙

华夏村

 

洪圣

 

保存情况良好,仍在使用

35

11.1

龙母庙

大岸开先村

 

龙母

开先龙母诞庆典,当地妇女组成团体常常去肇兴拜龙母(因认为那个才是最为原始的龙母庙)

 

关于日本侵华战争时候的龙母庙传说

36

11.2

观音庙

大岸启民村

 

观音

启民村8月份和5月份的观音诞

 

37

12.1

大王公庙

崇北上坊村

 

 

现今仍有七月二十四大王诞,村里会出钱做社戏,村人请亲友吃饭,解放前尚有游神活动。

 

38

12.2

康公庙

崇北下坊村

 

康公元帅

现今仍有七月七康公诞,村里会出钱做社戏,村人请亲友吃饭,解放前尚有游神活动。康公元帅在崇北村的地位最为尊崇,据村内老人介绍,这是因为何氏祖先是明朝洪武年间一重要将领何大ye(音译),与康公元帅身世背景相似。

 

39

12.3

康公庙

崇北国泰村

 

康公元帅

 

 

40

12.4

藻圣庙

崇北村

 

藻圣大王

 

后建,现仍有香火。

41

13.1

天后庙

联新莘村

 

天后

 

 

42

13.2

土地庙

联新爱群村

 

 

 

 

43

13.3

高氏土地庙

联新鹅湖村

 

 

 

 

44

13.4

贤登何氏北帝庙

联新鹅湖村

 

北帝

 

 

45

14.1

三圣古庙

河岗河溪村

 

北帝、天后、关帝

三月三日北帝诞,三月二十六天后诞,六月二十六关帝诞,女人去庙里拜,神诞不游神

正月初六至十一,北帝游神,在河溪周、李、陈、麦、左五社每社一天,放在祠堂内。顺序要问神,在庙内,称“成杯”(音)。在社里的那天女人去拜神,次日则下一个社的前来接神。分行公、坐公,原像都在庙里,只抬北帝小像去游神。百多年前有,最近十来年已无。

 

46

15.1

天后庙

太平三门村

 

正中是天后娘娘和观音,左边是十八奶娘和大头陈庚,右边是关公和黄大仙

之所以叫做十八奶娘,是因为她身上有十八个小孩子。十八奶娘是保佑人们添丁发财的一个神。通常在生丁之后,人们才过来拜十八奶娘,祈求孩子好生好养。大头陈庚具体故事并不清楚,只是知道它是保佑平安的。黄大仙并不是本地的神,是从别的地方请过来的。

天后娘娘的故事,这里说到天后娘娘的神像是由于广西省发生水灾,从那里冲下来,冲到白莎江。三门村民和另外一条村(具体没有听清楚)的村民都希望能得到这个天后娘娘的神像,但是只有三门的百姓能够抬起它,便把它安置在村里,建成天后庙。

天后娘娘的衣服要二三千块,来自于村民的香油钱,但是依然年年换。庙祝选好良辰吉日换衫,而且通常是换了才过年。这要选好命的人来换衫,必须是身体健康、心地善良的女性进行,一般会选出两个女性来更衣,年纪越大越好。更衣过后给她们一个红包,并把天后娘娘旧的衣服烧掉。

游神活动在解放前有过。经过几处地方:麦村、黎家、九甲和三门。天后娘娘的神像在每条村摆上四天,村里的每个人都会前来祭拜它。天后娘娘的神像通常是早上先到地堂(晒谷的地方)摆放,然后再放到祠堂供人供奉。

这个庙不只是村里人过来拜祭,整个西樵的人都会来。结婚和上灯的时候,村民都会前来拜祭。生了男孩之后,家里均会上灯。父母先到庙里拜神,然后回祠堂上灯。全部男丁出生都要上灯,祈求他们快高长大。上灯的仪式只是父母过来祭拜天后,晚上再集中上灯。结婚的那天,上午去接媳妇,下午接媳妇过来拜天后,然后再回祠堂祭拜。

本来的天后娘娘的神像在毛泽东时期已经被毁掉了,现在这个天后庙是新建的。

47

16.1

华光庙

新河桥上村

始建于清

华光大帝

九月二十一华光诞,解放前亦有游神活动,但基本只有张、梁两个大姓参与,其余则祭拜土地神居多。

现在则比较破败,此庙建筑布局较为特别,两间房分局路两边,其中一间已废置。

48

17.1

蚕姑庙

平沙村

 

蚕姑娘娘

 

神像均被布帘遮住

49

17.2

水仙宫

平沙村

 

 

 

神像均被布帘遮住

50

18.1

北帝庙

海舟麦村

 

北帝

村内过去有北帝庙,但新四军经过时改为五村公社,仍保留着北帝信仰,亦有游神活动,有严格的请神和送神的时间安排。

已毁

51

18.2

河神庙

海舟麦村

 

河神

未拆时曾有抬河神游行的习俗

已毁

52

19.1

天后宫

新田田心村

 

地母

每年三月二十三是天后诞,以前有游神活动,天后娘娘的神像到各个祠堂摆放,各自摆放2——3天。这几天全村人都前来祭拜天后,其他村的村民也会前来祭拜。

庙中有一个地母的神像,传说地母的丈夫是盘古,地母是哑的,盘古是聋的,两人结合组成一幅天地。庙里两边摆有各种各样的神像,左边依次分别是:杨戬、华佗、地藏王、金花娘娘、送生司马(想生子的就过来拜);右边依次分别是:华光、伊陵、龙母、吕祖和黄大仙。

这个庙宇是在1989年由一位香港人捐钱建成的。

53

19.2

车公庙

新田南村

 

车公菩萨

建庙有一个故事。相传鹤山的富九山是任姓的坟地,由于风水好,但是鹤山另一大姓李姓认为是他们的地盘,双方发生争执。任姓人决定前去打官司,南村派出两名任姓族人(任葛波、任吕洞)作为代表前去打官司。在前去的路上经过山野,看到一个车公菩萨的庙,但是庙里几乎没有香火了,两人走进去看到它十分破败,他们便许愿:希望车公保佑能够打赢官司,如果打赢了官司,那么定必建一个新的庙宇来供奉车公。果真打赢了官司,两人便将车大元帅像捧回村里,建起车大元帅庙。

但后来在1964年被毁了,现在正筹备重建。

54

20.1

黄大仙庙

稔岗稔岗村

光绪年间

黄大仙

黄大仙诞

华侨出资捐建,当地人说早于香港的黄大仙祠,原附有医馆医生,主要为赠医施药,原地址现已成农田,新址香火鼎盛,有牌匾。

主要由梁氏宗族向海外华侨筹款建成,后又在香港及芳村都修有黄大仙庙,直到现在都与这两地的庙保持密切联系。庙有原有多名道士,逢有事才来庙内,无事便回家务农自力更生,庙内经费主要是香火钱还有华侨的捐助。(与现在的道士不同)

 

55

20.2

洪胜古庙

稔岗横岗村

 

洪胜公

 

苏氏三兄弟并非都信洪胜公,另有信北帝的

56

21.1

关帝庙

上金瓯松塘村

未知

关帝

凡每年六月二十四关帝诞,村中都演上几场大戏。

武庙,系整个村的信仰,就在松塘牌坊旁,现仍有香火。庙内有两联,曰“当年荡寇伏魔,布昭圣武;尔辈谈忠说义,无作神羞”,又(大原撰)“祀典并文宣,汉寿亭侯隆庙享;传经诵明圣,松塘坊众荷神庥”。

57

21.2

文昌庙,即今孔圣庙

上金瓯松塘村

清以前,康熙乙亥重修

不明,应为文昌公

八月二十七日是“孔子诞”,当日村民纷纷到孔圣庙拜祭孔子。有一传说:从前村中有一书生极其狂傲,上京应考之时,吩咐家人:“扫定祠堂地,扭定铜鼓耳,水松大树落定三几髀(枝),米(勿)阻我锣伞尾,若然外村猪乸(母猪)来笨地,即刻乱棍打死,有事等我番嚟理。”到文昌庙,双手一拱:“去时叫声文昌大哥,返嚟叫声你文昌善弟。”文昌决定教训他,把“未”的两画拉得一样长,“马”字的四点相连。主考官阅卷时批道:“文章虽好,未末难分,马无四足,独脚难行。”于是他名落孙山。

文庙,系整个村的信仰,我们前去之时正在修葺中。据村委所编资料,有三对联,分别为“书春王正月,集群圣大成”、“吐书纪麟瑞,在庙懔骏奔”、“九天开雅化,万载翼文明”。

58

21.3

华光庙

上金瓯松塘村

未知

华光大帝

 

庙内有两联,曰:“三味道成昭火德;五通法现显神威”,又“火戟旋天迥日月,金砖振世转乾坤”。

59

21.4

乌利三娘庙

上金瓯鹿岭村

清,1874年重修

乌利、三娘两菩萨

 

 

60

21.5

三圣宫

上金瓯鹿岭村

明代,乾隆壬子、同治甲戌重修

三戒和尚、文昌公、关帝三圣

三个神的诞期:三戒和尚在三月,文昌公在七月廿四,关帝公在六月廿四,会有人去拜神。

门口的对联仍在。

61

22.1

华光庙

山根寨边村

 

金花普主、华光大帝和观音

金花娘娘身边的是她的丈夫赵公元帅,也就是《封神演义》中的赵公明。由于水利原因,旧的华光庙在1954、1955年被拆掉了。这里的人一直都是拜华光庙,平时以女人拜居多。华光诞辰是农历九月二十八,这天也有男人前来拜祭华光大帝。这一天有舞狮等庆祝活动,本村的人(包括外嫁的女人)也会回来,因此这一诞辰看到的熟人比过年的时候还要多。解放前也有游神。

后来拆掉了,有一段时间没有钱重建庙宇,后来一个新加坡籍的村民捐了钱建了一座较小的华光庙,后来这间华光庙也变成人民公社了。现在看到的华光庙是村民集资在2006年建成的。

62

22.2

药王庙

山根下沙村

 

文昌、药王和华佗

 

 

63

23.1

天后宫

大同村

 

天后

老人强调天后宫是妇女去拜的,男人不去,要干活

 

64

24.1

周公庙

朝山牌楼村

 

 

 

良好,曾有过翻修庙宇概况:仍在使用

65

24.2

北帝庙

朝山牌楼村

 

北帝

解放前香火及其旺盛,覆盖面远至整个西樵,有神仙显灵的多个传说,

年久失修,现已完全废弃,沿路形成了一条街市,酒楼、茶楼、戏班等铺面,而该街亦是本村的红白事总路,该街末端即为大同圩。

66

25.1

西龙祖庙

显岗北方村

 

北帝、慧能、华佗

 

庙内正中供奉北帝,左侧供奉六祖慧能,右侧供奉医灵华佗,此为一层。二层供奉北帝生身父母,因而称祖庙。村内北帝诞至今仍有互动,因此既有其“坐宫”又有其“行宫”。关于何以叫“西龙”,庙内管理者,80多岁的陈伯称老人传下来的故事是一天大雨过后,庙前池塘爬上一大群蚂蚁,拼成了“西龙”二字。

67

26.1

观音庙

七星石龙里村

 

南海观音

 

供奉南海观音,前有孙悟空像,原有两三进,原像已毁

68

26.2

利圣庙,又称大将庙

七星石龙里村

 

乌利大将、圣济三娘

 

 

69

26.3

先锋庙

七星石龙里村

 

 

 

 

70

26.4

仙师府

七星石龙里村

清朝

 

师父诞(仙师诞)

供奉清朝的十三人,与舞狮有关

71

26.5

金花庙

七星闸边村

 

 

 

重建

72

26.6

先锋庙

七星凤台村

 

 

 

重建

73

26.7

百公庙

七星高浪村

 

 

 

重建

74

27.1

庆云祖洞

西岸村

 

吕洞宾

香火鼎盛。主要是祭祀吕洞宾,而后殿祭祀三清,每年大仙诞庆祝隆重。

关于庆云洞的传说

今年来翻修多次,十分宏伟。

75

28.1

云泉仙馆

樵园社区

清朝道光年间

吕洞宾

解放前,此地也曾经有游神活动。云泉仙馆在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有吕祖诞,当天会有狗仔墟,也就是庙会。这一天是庆祝大仙的诞辰。庙会中有2000多个档口,聚集了十万八万人左右。当天进入大仙观需要300两白银,至少也要交纳2石谷,但庙里香火仍十分鼎盛。

关于道教吕祖的故事:吕洞宾本来在罗浮山修炼,由于看到西樵山一处万丈光芒,仙芝(灵芝)生长,便从罗浮山飞来西樵山,因此在西樵山上有一仙足痕迹。吕祖在西樵山上采灵芝,在白云洞一处建成云泉仙馆。

本地宗教组织的收入本来很好,他们通过帮村民做法事、签香油,为村民的先人入观和入庙,为先人安排位和开坛等来获取收入。本地人中多数人信奉佛教和道教,因此西樵山总是满山神佛。(安排位:村民用纸写上先人的姓名,然后宗教人员用木块或瓷片贴上他们的姓名,存放入观里或庙里,使得先人终年有香火供奉,每年重要节日家人会过来拜祭;开坛:为了给当地消灾解难,和尚和道士等宗教人员合作,共同设坛,人们前来拜祭。有过万人参加的称为万人坛,后来找来姓万的人前来参与,也称为万人坛。开坛有祈福之用,为地方求平安。改革开放后,曾在白云古寺开坛。)

此外,宗教组织本来在官山、广州等地有地产。但是解放初期,由于土地改革的缘故,宗教组织已经无法收取地租,会道门没有钱供养他们,只能靠政府救济他们。最后政府也无力支撑,便动员他们回家或者还俗,最后云泉仙馆只剩下9个人,继续由政府供养。

76

28.2

白云古寺

樵园社区

明代

佛祖

 

 

77

28.3

潮水庙

樵园社区

100多年前,1969年被拆,现新址另建

潮水娘娘,即天后娘娘

每年三月二十三是天后诞,这天会烧大炮,以及在一块荒地上搭台看大戏。

每年天后娘娘都会更衣,通常会选择在神诞前、年尾更衣。

庙里有一个关公,作为看守庙的门口之用,作为门神,有镇家宅的用处。

78

29.1

天后庙

樵乐延陵村

 

天后

该村有3月23日的天后诞庆典,主要节目是放大炮和做戏,有关于天后诞庆典细节笔记一份,并有两块天后庙重修石碑。

 

79

30.1

五显华光庙

樵泰社区

 

华光大帝

此处华光大帝左侧并无供奉金花娘娘,右侧仍有天后娘娘,以前三月二十三华光诞在这里拜完华光大帝后,还要在同一天前往旁边的新田村天后庙拜天后娘娘,才算仪式的完成。在他们眼里,天后娘娘即是华光大帝的妻子。

华光大帝形象为武将

80

32.1

吕大仙庙

东碧

 

吕洞宾

 

保存良好

81

32.2

观音庙

东碧

 

观音

 

已经无存,解放前官山多信仰的情况。

82

32.3

潮水庙

东碧

 

潮水娘娘

 

已经无存,解放前官山多信仰的情况。

83

32.4

三圣公庙

东碧

 

 

 

已经无存,解放前官山多信仰的情况。

 

2、祠堂

顺序

编号

名称

行政村隶属

自然村

建立时间

备注

1

1.1

张氏祖祠

岭西

凤岗

原貌

 

2

1.2

宗保张公祠

岭西

凤岗

重修

 

3

1.3

宗禄张公祠

岭西

凤岗

重修

 

4

1.4

简氏宗祠

岭西

凤岗

重修

 

5

1.5

罗氏宗祠

岭西

凤岗

重修

 

6

1.6

伦氏宗祠

岭西

凤岗

重修

在伦氏祠堂外的仓库有蚕匾一个,据老人说是从前养蚕的工具。伦氏祠堂牌匾为伦裕堂,自称为状元的后代,先祖是四世祖伦以德,祠堂屋顶有旧的图画,不清晰

7

2.1

周氏宗祠

西樵

周家

 

 

8

2.2

麦氏宗祠

西樵

吉水

 

 

9

2.3

冯氏宗祠

西樵

吉水

 

 

10

2.4

潘氏宗祠

西樵

吉水

 

 

11

3.1

梁增嘏宗祠

崇南

北华

 

 

12

3.2

梁氏分祠

崇南

窦头

旧屋

 

13

3.3

梁氏大宗祠

崇南

窦头

新建

 

14

3.4

陈氏宗祠

崇南

黎涌

 

 

15

4.1

梁氏宗祠

爱国

杏头

 

梁氏祖祠只剩下前面墙体,而其他十多间宗祠和公厅都大体完整或已经重修。爱国村保存的十多间的祠堂里面都只有八九十年代的重修碑记,没有解放前的碑文。

16

4.2

麦氏宗祠

爱国

沙涌

 

 

17

5.1

陈氏祠堂3间

 

简村

 

 

其中1间内之前供奉湛若水牌位,关于湛与此祠堂太公关系,见《简村北帝庙历史资料》

18

5.2

冼氏祠堂

 

简村

 

 

 

19

5.3

李氏祠堂2间

简村

 

 

 

20

6.1

文亨余公祠

儒溪

上儒

 

 

21

6.2

余氏祖祠

儒溪

江边

 

 

22

7.1

梁氏宗祠

民乐

海边

光绪乙巳重修

老人称宗祠不算大,但是在西樵出名的石料好,雕花好

23

7.2

程氏大宗祠

民乐

儒林

 

有两块新修匾额,光绪钦点翰林院编修、翰林院庶吉士

24

7.3

潘氏大宗祠

民乐

福地

 

另,福地村曾经有十多个公厅,现保存有三个公厅。

25

8.1

云松潘公祠

百东

 

 

 

26

8.2

潘氏宗祠

百东

 

 

 

27

8.3

秋月公祠

百东

 

 

 

28

8.4

端平公祠等

百东

 

 

 

29

9.1

潘氏大宗祠

百西

村头

 

被评为西樵十大建筑之一,清时祠堂后曾有一座炮楼,现已毁坏

30

9.2

潘氏宗祠三间

百西

村头

 

长房,二房,三房,旗杆石中有潘斯濂,潘斯湖,潘誉征等西樵名人考取功名事迹

31

9.3

黎氏宗祠

百西

大地

 

据村内老人介绍,宗祠的最早兴建跟清末举人,黎承鎏有很大关系,祠堂前有其功名碑。承鎏之孙,现今81岁的老人黎锦年现居村内,未访

32

9.4

黎氏祖祠4间

百西

大地

 

村内人称为“厅”,但并不在宗祠旁边

33

11.1

何氏大宗祠

大岸

 

 

 

34

11.2

谭氏宗祠

大岸

 

 

 

35

11.3

霍氏宗祠

大岸

 

 

 

36

11.4

罗氏宗祠

大岸

 

 

 

37

11.5

五凤堂

大岸

 

 

大岸、西岸。三社、沙滘、shengan 五地的何氏联房,每五年轮流在五处扛枪支武器在当地游行。据老人记忆当时的梁氏虽然族人不比何氏,但是有更多钱可以买枪械,而罗氏则由于自己有文化所以资财较多),有过纠纷,百人聚集

38

12.1

何氏大宗祠

 

崇北

上坊

 

为清末名人何崇礼所建

39

12.2

何氏宗祠

崇北

下坊

 

为二世祖乐兴公祠堂

40

12.3

冯氏宗祠

崇北

上坊

 

 

41

12.4

区氏大宗祠

崇北

国泰

 

 

42

12.5

刘氏大宗祠

崇北

国泰

 

 

43

13.1

张氏大宗祠

联新

革莘

 

唯一原存,2004年在旁边新建一张家文化楼

44

13.2

梁氏宗祠

联新

爱群

 

最具魅力古建筑

45

13.3

陈氏宗祠

联新

爱群

 

 

46

13.4

潘氏宗祠

联新

爱群

 

 

47

13.5

封君湄州高公祠

联新

鹅湖

 

 

48

14.1

区氏宗祠

河岗

东坊

 

 

49

14.2

石庵祖祠

河岗

东坊

 

 

50

14.3

象乾苏公祠

河岗

竹塘

新修

 

51

14.4

凤仪苏公祠

河岗

竹塘

新修

 

52

14.5

宗安李公祠

河岗

河溪

 

另有一祠堂旧厅

53

14.6

李氏祖祠

河岗

河溪

 

 

54

14.7

廷用李公祠

河岗

河溪

 

 

55

14.8

胖一李公祠

河岗

河溪

 

 

56

14.9

东创梁公祠

河岗

竹园

庚午重建

 

57

16.1

任氏宗祠绎思堂

新河

南村

2005年重建

 

58

16.2

何氏宗祠思成堂

新河

南村

 

有一个族人是清朝道光年间的高官,受到皇上的赏赐和追封,至今牌匾仍保存在祠堂里

59

16.3

梁氏宗祠

 

新河

桥上

 

 

60

16.4

梁氏宗祠

新河

礼门

 

 

61

16.5

张氏祠堂3间

 

新河

 

 

分别位于一甲、五甲、七甲村,祠堂内均有附近地区刘氏和关氏送来的祝贺锦旗或牌匾,据张书记介绍,新河张氏亦属于刘关张联宗。

 

62

16.6

何氏祠堂

 

新河

 

新建

 

63

17.1

区氏宗祠

平沙

沙头

新建

 

64

17.2

赞荣李公祠

平沙

 

新建

 

65

17.3

智先李公祠

平沙

 

新建

 

66

17.4

廷俊李公祠

平沙

 

 

 

67

17.5

寿芳李公祠

平沙

 

 

 

68

17.6

伯诒李公祠

平沙

 

 

 

69

17.7

竹平李公祠

平沙

 

 

 

70

17.8

李氏五世祠

平沙

 

 

 

71

18.1

直翁麦氏祠堂

海舟

麦村

 

祠堂内房梁画保存较好

72

20.1

梁氏祠堂

稔岗

 

 

 

73

20.2

祠堂

稔岗

莲塘

 

已经改成村民小组,旁有两块年代不详的石碑,碑面仅几个字

74

20.3

苏氏宗祠

稔岗

横岗

 

 

75

21.1

区氏祠堂

上金瓯

 

 

上金瓯共15个祠堂,其中松塘11间,世大夫宗祠(家庙)等,其中区湛森之堂弟之生祠,匾额上书培元书舍,坊里称生祠

76

22.1

崔氏四世祠堂

山根

下沙

重修

虽是重建,但是里面还保存了相当一些清代的文物,包括思本堂的牌匾。本族中曾有一人是清代的两广布政司,是顺治年间的进士

77

23.1

戴氏宗祠

大同

柏山

 

据说戴氏宗祠里有《江浦戴氏宗谱》,本次考察没有去到宗祠,所以没有见到

78

23.2

戴氏宗祠

大同

柏山

重修

戴氏宗祠是拆后的重修建筑,但他比较突出之处是在祠堂里面有戴鸿慈的展览

79

23.3

傅氏世德堂

大同

 

 

傅氏世德堂上很完整的保存下来

80

24.1

朝议大夫郭氏大宗祠

朝山

西边

 

经过修缮,情况良好。祠堂前面有多块旗杆石,多属于清代嘉庆到同治时期,现在能看到的有十三块,据说埋在地下的还多

81

24.2

胡氏宗祠

朝山

番山

 

已修缮,保持良好

82

25.1

陈氏祠堂

显岗

西边

 

据村内两位60岁上下的老伯介绍,此为显岗陈氏太公祠堂,祠堂后山上有太公坟,清明时全村陈氏将会前往祭拜。祠堂旗杆石被压于祠堂前一座桥下,已难见。祠堂内有兵器架,据老伯介绍年轻时村里组织后生在此习武,请的是顺德的拳师,在祠堂正堂右侧还有列位师傅牌位,老伯称这习俗在其父祖时既已流传

83

25.2

东泉陈公祠

显岗

西方

 

为太公二房祠堂

84

25.3

陈氏大宗祠

显岗

北方

 

 

85

25.4

太公长房祠堂

显岗

北方

 

 

86

25.5

云崖陈公祠

显岗

东方

 

 

87

25.6

“百龄人瑞”祠堂

显岗

东方

 

上有乾隆皇帝赐匾

88

25.7

弘山陈公祠

显岗

南方

 

 

89

25.8

梁氏宗祠

显岗

25.8

梁氏宗祠

显岗

90

26.1

泰寰郭公祠

七星

石龙里

2002年重建

石龙里约有9间祠堂

91

29.1

吴氏大宗祠

樵乐

藻美

 

另有两座支房祠堂,年代较之大宗祠更为古老

92

32.1

邓氏宗祠

东碧

迳边

 

 

 

3、牌坊

顺序

编号

牌坊类别

行政村隶属

自然村

建立时间

备注

1

7.1

旌表节孝牌坊

民乐

海边

光绪丁酉

梁有志之妻谭氏

2

12.1

贞节牌坊残垣

崇北

上坊

 

据村内老人所述为慈禧赐匾,与何崇礼有关,所用石材为西樵山上禁采之石

 

4、其他建筑

顺序

编号

名称类别

行政村隶属

自然村

建立时间

备注

1

2.1

明远书塾

 

西樵

吉水

 

道光年间建,村人莫能名之由来

2

3.1

门楼

崇南

三多

一百四十多年前

 

3

4.1

公约

爱国

杏头

 

民国时候的建筑,村老人说是那时候村里的大人物实行公规民约,进行村里大事议事以及进行奖惩的地方

4

4.2

私塾

爱国

沙涌

 

 

5

5.1

陈启沅故居

简村

 

 

见《简村北帝庙历史资料》

6

7.1

陈序球故居

民乐

聚星

清代

里面有陈序球画像,无文字书纸留下,据说由其后人带到广州,其后人联系方式有待继续寻找

7

7.2

石室两座

民乐

海边

 

一座被改建为民居的一部分,一座顶部因日本人侵华时屋顶被毁,已废弃

8

8.1

贤芳家塾

百东

 

 

 

9

9.1

纪念牌坊(已毁)

百西

大地

 

大地名人于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的三位北洋水师管带黎晋荦、黎晋贤、黎星桥之故里在此,但故居已毁,据闻曾有纪念牌坊,上有光绪皇帝御赐金匾

10

12.1

何崇礼故里

崇北

上坊

 

在何氏大宗祠左侧

11

13.1

梁氏钱庄旧址

联新

莘村

 

 

12

13.2

炮楼两座

联新

 

1941年建

属鹅湖高氏

13

17.1

更楼

平沙

 

 

相当于现放哨楼,防贼。疑亦为防汛

14

18.1

文澜书院

海舟

麦村

 

仅存部分,村人称其兴建于乾隆时期,比西樵山山三湖书院时间要早,当时属于整个海舟堡,为堡内各村共同维护,经费来源于100多亩学田租金,村内老人称解放前最多时曾有50 多名学生,其中来自麦村的居多。民国时该书院的老师曾有好几个为中共地下党员,在此进行革命宣传。书院前曾立有碑记,似已放置南海市博物馆保存。

15

18.1

土堡建筑

海舟

滘边

清代

为当时有钱人防盗防洪之需要,整个西樵仅存5到6间

16

21.1

司马第等

上金瓯

 

 

另有镬耳大屋75间,泥墙屋7间,另还有培元书舍、养正书舍,彝圃家塾、汇川家塾、大夫家塾;区梦觉、区大原、区大典、区谔良、区湛森故居;宋代古井

17

22.1

子俊家塾

山根

樟坑

 

于大门紧闭,从外面观察不出什么东西

18

22.2

月台书社

山根

樵阳

 

现在已经相当残旧,屋里格局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已经观察不出什么东西

19

22.3

浦南门楼

山根

寨边

 

寨边村以前叫做浦南,村口有一座浦南门楼,在道光年间建成。

20

23.1

傅氏祖墓

大同

 

 

南宋儒林郎,已申请南海区文物保护

21

 

 

 

 

 

 

22

24.1

民国洋楼遗址

朝山

西边

 

无翻修,但是状态良好。门外石壁上存有建筑商“贺词”,屋内有几面民国时期的镜子存留

23

24.2

太公墓一处

朝山

西边

 

存有大太公碑两块,小太公碑三块

24

24.3

牌楼两座

朝山

番山

 

 

25

26.1

廷友郭公书社

七星

石龙里

 

 

26

29.1

私塾旧址

樵乐

藻美

 

有多处,如和贵书室,多属吴姓

27

32.1

姑婆屋

东碧

迳边

 

仍在使用。是最早的姑婆屋之一,入会,非盈利性质;姑婆(自梳女)交少量会费入会便能到这里过身,数百名姑婆都在这里过世,而还有无依无靠的姑婆晚年在这里生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顺序

编号

名称

行政村

自然村

备注

1

3.1

摆七夕

崇南

 

七月七日,女性在祠堂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毛仙秧”

 

2

4.1

摆荷蒸

爱国

杏头

每年七月初七,村里有钱人家的“在家女”(即自梳女)会在村里的桂花厅“摆荷蒸”(音译),即是将她们所制作的手工艺品拿出来展示

3

7.1

香云纱

民乐

福地

看守祠堂的老人和我们描述了解放前村里以及民乐市的纺纱以及买卖情况。他强调这里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织机,人人都会纺纱。

4

9.1

 雨帽制作

 

百西

大地

已有150多年历史,正在或准备进行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5

9.2

灯笼制作

百西

五社

正在或准备进行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6

16.1

有舞狮和爬龙舟

新河

礼门

礼门梁氏自古有舞狮和爬龙舟的传统,清末民初开始即多次参加西樵当地政府或乡绅举办的比赛,取得不俗成绩。据村内一位60多岁的梁姓老人所述,礼门梁氏在舞狮方面有独门绝技,我们能在其祠堂看到许多近年来擦参加各级别舞狮比赛所获得奖杯

7

17.1

七夕

平沙

 

三年一届,吃斋,做大戏,工艺展览

8

21.1

烧番塔

上金瓯

 

农历八月十五日“烧番塔”,为砖塔,在祠堂前,在吃晚饭后举行,解放前已有,不一定每年都搞。可能是由烽火台演变而来。两底面均为圆形,剖面为等腰梯形,下有一口,作为“炉口”,内放柴草、秕谷烧,燃烧起来像玉米

 

9

21.1

漂色

上金瓯

 

解放前三年一次“飘色”,找小孩扮演神话故事中,巡游,在年初举行,由村里的富人搞,有八音锣鼓、罗伞等。走在巡游队伍最前的为村里最有力气的青年,举高旗,“担大幡”

 

10

24.1

舞狮

朝山

 

舞狮传统,代代相传,专门教授

 

四、社会经济

顺序

编号

名称

行政村

自然村

备注

1

6.1

永平市

儒溪

上儒

上儒村永平市,解放后称儒溪墟,七十年代搬出,墟日258

2

 

 

樵华社区

 

简村、崇南、西樵三村均到官山墟,华夏、民乐、联新、百东、百西均到民乐市,二者均无墟日,仅民乐“猪仔墟”有墟日,258

3

10.1

华夏圩

华夏

 

位于上四房内的华夏圩素有小佛山之称,圩期二五八,有多个埗头和一个码头,清后期兴盛,从八国联军(一说,抗日战争)后开始落败。圩内形成一个商业街,有丝行、米铺、当铺(很大)、酒铺、药材铺甚至是鸦片铺,做买卖的除了华夏村人外,还有外来人,包括四会、云浮新兴、佛山等地来的人。而所谓的“寮”也是由外地人在此垦田搭建的茅棚而来

4

12.1

大沙圩

崇北

 

大沙圩市的兴衰与对岸箩行的兴起之关系值得注意,此外,解放前大沙圩对岸曾是大片沙田,尚未清楚两者关系如何。在村委所作的《建国前大沙圩商铺登记表》中可以看到其中有一慎侑书室,据村委何副书记介绍为读书人集会之地。可见此处不仅为村内经济贸易中心,亦是文化中心。

5

21.1

沙基墟

上金瓯

 

八十年代后废

6

23.1

大同圩

 

 

圩期以前为“一四七”,现为“一六”

7

29.1

民乐市

民乐

 

民乐乡(藻美乡、云滘乡、儒林乡)——民乐圩日是“二、五、八”,主要有丝行、茧行,外加附近农产品的买卖,由选举出来的乡长管理民乐圩

8

30.1

太平圩

太平

 

历史上是先有太平村,后有太平墟。太平墟每天都有(与其他小组搜集到的信息不同),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人民大多依靠水路来到趁墟,因此这里有客运码头。从事水运工作的是渔民,主要是从事捕鱼、驶船,他们都归社区管辖。这里的农业种菜为主,而主要是租出去外地人种菜,这些耕地并不能改造成为工业用地。代耕农在每个自然村都有。本村人中,年轻的到外面找工作,较为年长的主要是在村里工作或耕作土地。有些人也会到村里的厂打工,这些厂多是私营企业,主要是陶瓷厂,多是本地人开的;纺织厂,也是本地人开的,而在纺织厂打工的则主要是外地人。陶瓷厂大的有两家,比较小的也有。纺织厂相对于陶瓷厂而言,有很多家。

 

9

30.2

太平圩2

樵泰社区

 

太平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在江浦司冼村堡太平乡,由里仁李定倡所建。清道光年间塾江浦司先登堡太平乡。又传说太平圩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有太平乡邓林李姓光佑堂先祖,以原集市地方窄小,不利农商,更不便水路,故选择西江边桑园围基上建圩。由于日渐兴旺,时李姓崇文祖又于原圩之北(旧称咸鱼街)再建铺成圩。(以上据社区办提供资料)

10

32.1

官山墟

东碧

 

解放前,官山的人口有几百人,非常兴盛,人口包括外地商人和本地人,而外地商人在商业上占主导地位。其管理受到宗族势力的影响,据当地说有四大宗族“吉水麦,黄岗张,杏头梁,窦头梁”对此有控制权

 

五、传说故事

顺序

编号

名称

行政村

自然村

内容

1

2.1

吉水五显华光的传说

西樵

吉水

传说解放前,吉水和爱国为争吉水独岗,爱国村民到了吉水独岗下面,发现独岗上有许多穿着白衣的士兵拿着兵器守着独岗。爱国村民见状只好撤退。后来听说那些士兵都是五显华光变化的。(但据村里一位人称二叔公的87岁的麦应爽老伯所述,情景又有不同:吉水麦和爱国的杏头梁因争搭艇发生矛盾,梁氏便搬来国民党士兵(50到100块大洋一个)侵入吉水村,吉水麦氏也是奋起还击,打退国民党士兵和梁氏,梁氏后因经济实力不济,维持不了国民党士兵每日开销,便只好作罢。)

2

 

 

 

 

 

3

4.1

桑园围的故事

爱国

杏头

桑园围的故事:村里的受访老人说,这里属于桑园围,村里的地势比较高,水淹不到。以前有一个乡绅,仗着自家田地高,不怕淹,在水堤溃基时不肯出资筑基。于是当时民谚说:“要基筑得成,等死陆其英”,结果乡民传为“要基筑得成,打死陆其英”,结果群众真的把他打死了。上面官府派人下来追究,桑园围的父老回答:“千人千担铲,万人万担泥。若要追凶手,问凶桑园围。”老人说这个应该是一两百年前的故事了

4

5.1

简村北帝庙的故事

简村

 

北帝庙后面曾是简村陈氏太公坟,后北帝托梦于陈氏子孙,暗示其扩建庙宇,遂迁祖坟与他处。过去村内有规定,北帝庙前除陈氏外,棺材皆不得过,只能走水路绕行

5

5.2

简村河涌的故事

简村

 

道光年间,儒溪和新田等地为使去官山的交通便利,集体向南海县县令请愿修建一条河涌,但要横穿简村中界。简村人认为将坏本村风水,坚决抵制之。县令欲派兵强开河涌,当时以贩卖粮食起家的简村第一财主郭民信一夜在村中界处建起十三座楼,并出钱收买县令,终使河涌在村边经过。

6

6.1

霍韬的故事

儒溪

 

 

7

6.2

方阁老的故事

儒溪

 

 

8

6.3

余氏与霍氏:“大姓吃小姓

儒溪

 

 

9

 

 

 

 

 

10

7.1

霍镇东和何家

 

民乐

鹅湖

 

11

8.1

桑园围的故事

百东

 

唐时就有,从百西村的族谱中抄写出一封关于建桑园围的信,其中讲建桑园围与潘氏的关系可参考。

12

11.1

日本侵华战争时候的龙母庙传说

大岸

 

 

13

15.1

三门天后庙的故事

太平

三门

三门村民余继业:天后庙至今有过百年历史。相传有一次,夏天村民上基乘凉的时候,疍家在河中捡了一个天后娘娘的神像,他们在白沙处把它给掩埋了。但是神像被埋后却发光,村民认为它有灵性,第二天早上便把它挖出来,放在某个村民的家里。后来父老们却不能抬起来,便就地建起了庙。1954年,原来的天后庙已经全毁了,1957年本来想重建,村民也捐了钱,但是后来却将建筑材料建成幼儿园。后来是港澳同胞选在其他地方建起天后庙。

天后宫的椅子现在还在。天后娘娘的神像曾在自梳女的屋里避难。但是文革时,大队偷偷潜入屋里把它给烧了,而菩萨身上所戴的金器早在土改的时候已经被没收了。天后庙重建,天后娘娘的神像是再造的,并没有旧的那么大。以前旧的天后神像是用樟木做成的,有整个人这么高,可以上发条,移动手脚过后给它换衣服。而天后宫的椅子则是用酸枝做成的,天后娘娘的神像坐在上面显得相当高。

14

15.2

三门天后庙的故事

太平

三门

三门天后庙庙祝李志祥:与继叔说的内容稍有不同。这里说到天后娘娘的神像是由于广西省发生水灾,从那里冲下来,冲到白莎江。三门村民和另外一条村(具体没有听清楚)的村民都希望能得到这个天后娘娘的神像,但是只有三门的百姓能够抬起它,便把它安置在村里,建成天后庙。

15

15.3

三门余姓开村历史

太平

三门

三门村民余继业:村里的余姓祖先是唐朝的一个姓余的三门始祖。始祖叫做余寅戈(继叔说康熙字典中有此字,粤语读作仁或忍)。到了继叔这一代已经是第37代,到现在三门村余姓已经发展到41代。祖先是唐朝福建人,唐德宗年间,余姓原来居住在福建光泽(地名不详),到了五季动乱时便逃到曲江一带,居住了三代;在南宋末年,余姓祖先又从曲江逃到新会。当时祖先们通过水运逃难,大风将竹排吹散了,因此便到了新会,并在那里居住了很多代。后来,余姓有一支带后代来到西樵山;万历年间才来到三门村,最初他们在村里看鸭,后来看鸭的范围逐渐扩大,三门村也由此形成。之所以叫做三门村,是因为村中有黎、石、余三姓人家。

由于余姓中的一些人欺负平沙一些卖灯笼的人,把他们的灯笼全部抢走烧掉,平沙人为了报复,便前来烧村。1925年,三门村在农历年二十八的时候,遭到平沙大贼李毛、李逸(音译)的烧村。三门人逃跑,村里的砖瓦木石无一幸免,村里的东西全被抬走,因此平沙很多石块都是来自三门的。这体现了大姓(李)欺负小姓(三门村姓氏)的事实。逃难的村民有的跑到亲戚朋友处避难,有的跑到顺德、广州和香港等地找工作,有一些人去了肇庆找工作,便没有再回来了。大概十年过后,有人在三门土地上试种粮食,获得收成,因此村民(以余姓居多)逐渐回到村里,使用村中剩下的砖块,建起民房,三门村再次建成。民国二十九年,村里又建起了祠堂,1947年,平沙大贼又想来村里烧杀劫掠,幸好村里看更事先通知了全村人,三门村才幸免于难。

16

15.4

余姓的风采牌楼的故事

太平

三门

三门村民余继业:宋仁宗年间,余靖作为朝中高官,运用外交手段在宋辽金夏之间斡旋,使用和平手段解决边界冲突,后被封为尚书。由于他直言进谏,曾三次被贬。余靖是与欧阳修同时代的人。那时候边疆处龙志高作乱,宋仁宗便派余靖前去平乱。他与狄青、杨家将的其中一员(具体名字不详)前去平定,后来一个皇帝追封他为刑部尚书——风采大汗(有待考证),因此,余姓牌楼中多引用“风采”二字,三门风采大巷由此而来。(关于开平风采牌楼的重修等可见收集到的开平风采牌楼的资料,在此不再展开)

17

15.5

自梳女的故事

太平

三门

三门村民余继业:自梳女终身不嫁,并且捐钱建祠堂,后来建祠堂的钱有剩余的,自梳女们便建起自梳女的屋子,共同居住。自梳女并不局限于本村人,其他村的也有。原来她们并不允许在村里死去,死的时候要用红纸铺地,将她们抬出村中,但是由于后来他们对村有贡献,因而允许她们在村里死去。

18

15.6

陈李济创立的传说

太平

三门

清代时,陈氏和李氏的祖先一起乘船,在船上一起聊天,得知彼此原来是同乡。陈氏先上岸,与李告别后,但是收账目得来的钱却落在船上。李氏帮陈氏保管,并且等他回来取。果然,陈氏回来把钱取回,陈李彼此成为知己。陈氏认为李氏相当有义气,便提出双方一起合作做生意,便创立了陈李济,希望通过医药铺来济世。原来陈李济的店铺是在现在的广州北京路94号铺。

由于药铺的医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并且又是祖传秘方,因此生意一直很好,清朝时曾经是皇帝的用药。到了抗日时期,广州沦陷,日军炸掉了原来的工厂,工厂曾辗转搬迁,经历十分曲折。日军投降后,厂房又恢复了元气,陈李两姓子孙月月都能分得工钱。解放后,陈李济药业变为赎买公私合营,转为国营,其中有一部分两姓的子孙还在打理药业,但是两姓均没有股份了。陈李两姓到现在还有联系和聚会。陈李两姓世代不通婚,因为一通婚就会出现混乱,不通婚以避免利益纠纷。

 

19

17.1

日军侵略的故事

平沙

 

40年代初(43或44年),日本人拉100多人去西江边。原因为新四军打死一日本人,日本人为报复。翻译说是地下党所为,与村民无关,于是日本人放弃杀村民,改响炮攻打高明石麒塔,村民遂被放回。

20

17.2

收“横水”的故事

平沙

 

:解放前渡河均为私人横水渡,有两重意思,一为渡江,一为收横水,相当于过路钱。每有人要横渡西江,均有人收取钱,称收横水,即过平沙要收钱,相当于今“买路钱”。收横水基本上由几“兄弟”约在一起,有帮派(有点像黑社会),称“恶霸”,有枪。解放后这些人即逃走,剩下的多被抓,例如李X威被抓去枪毙。

 

21

18.1

安定帽的故事

海舟

 

前述新河礼门所听得西樵梁氏头戴“安定”帽轶事,于此处听持有族谱的梁先生所说,“安定”二字表示西樵梁氏祖先来自河南安定,因集体迁至珠玑巷再至南海,人多势众因而团结,此外西樵谭氏和冯氏也与梁氏祖先有相同经历,且与之为结拜兄弟,因此亦与梁氏一样,头戴“安定”帽即可不受欺负。

22

23.1

戴氏三雄

大同

 

四叔告诉我们,戴鸿慈的父亲戴其芬很穷,他在佛山做卖货郎,没地方住,就住在一家被别人称为鬼屋的房子里,后来戴其芬有了三个儿子,都有功名,人称戴氏三雄,说是鬼屋里的三个小鬼托世

23

23.2

方阁老之墓

大同

 

四叔告诉我们,方阁老的墓传说是有童男童女陪葬的,下葬后的头七七四十九天,人们要吊东西下去给童男童女吃

24

23.3

霍韬霸占宝峰寺

大同

 

四叔告诉我们,霍韬请风水先生择地葬其夫人,风水先生相中了宝峰寺,霍韬就把女人的小鞋放到主持惠连的床下,栽赃说他窝藏女人。霍韬便把佛像扔进塘里,风水先生说这是:“抬头见九州,低头见鱼游”。这事有伤天理,所以霍韬的后代也不发,所以说:“此地不发无地理,此地若发无天理。”

 

25

23.4

湛若水与三湖书院

大同

 

四叔告诉我们,现在说的西樵山四大书院都不是最早的,其实最早的是三湖书院,湛若水曾经在这里读书,是先有三湖书院,后有白云洞。关祥老师编《西樵山志》的时候弄错了。而且四叔还讲了一个湛若水在三湖书院读书时的小故事。还将了湛若水一生的三大遗憾:“屡遇纯阳不识仙;六部尚书不入阁;九十九岁死,活不到一百岁”。都是颇有意思的典故

26

23.5

广东十虎——程华的故事

大同

 

他的故事主要采访自他的一个外甥,他在街边卖膏药的,97岁死了

27

23.6

澳门赌王傅老用的故事

大同

 

傅剑锋老师和村委干部曾经上西樵山上找过傅老用曾经的手下陈伯进行访谈。其中有傅老用与广州酒家的故事

28

30.1

太平圩恶霸的故事

樵泰社区

 

太平圩在解放前曾处于两个地方“恶霸”(当地人称为“大天二”)的控制之下,太平圩曾被分为新、旧两圩,新圩处在“二房建”和“豆皮辉”的控制下,而旧圩则在“李柱神”手中,三位“恶霸”均姓李,且为同宗兄弟,这与太平附近李氏为大族是不无关系的。两派势力偶有武装冲突,但大多时候相安无事。这些“恶霸”对圩内商户和居民主要是保护作用,但对外地客商,特别是在航道上对过往外地船只则实行敲诈勒索,收保护费。对富裕者尤甚,似有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太平圩的衰落起自清末“火烧太平圩。红头贼乱”事件,七叔难以道出此事件始末,但可推想为清末广东红兵之乱。(据人称七叔的75岁李姓老伯所作的记录)

 

2014年4月16日 09:5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