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岭南“理学名山”——明代西樵山的四大书院

首页    樵山寻芳    岭南“理学名山”——明代西樵山的四大书院

                                                                    岭南“理学名山”——明代西樵山的四大书院

任建敏

       谈及广东的山水风情,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南粤名山数二樵”。这里的二樵,指的就是“东樵”罗浮山与“西樵”西樵山。罗浮山的名气由来已久,嘉靖时人方豪称:“天下之言山水者,其在岭南必曰罗浮,初不知有西樵也”。(方豪《西樵书院记》)万历时人霍尚守称:“罗浮为仙人窟穴,秦汉以上,业已著声”,而西樵之名却是“曾不一二见”。(马符录《西樵山志》)一直到明代中期以前都寂寂无名的西樵山,为何能够在明代中期以后成为“伯仲罗浮”的南粤名山呢?

       西樵山由寂寂无名到闻名遐迩的过程,发生在明代弘治到万历这一百年间。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西樵山获得了“理学名山”的美誉,而且在万历年间成为了“羊城八景”之一,奠定了其“伯仲罗浮”的坚实基础。西樵山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山上书院、精舍林立,其中最为著名称为四大书院,分别是湛若水创建的大科书院和云谷书院、方献夫创建的石泉书院、霍韬创建的四峰书院。四书院因方、湛、霍诸公的倡学而大盛,这段时期广东名士辈出,四书院成为此后数十年间广东士大夫一个重要的讲游之所。清人刘子秀称:“当湛子讲席,五方问业云集,山中大科之名,几与岳麓、白鹿鼎峙,故西樵遂称道学之山。”(刘子秀《西樵游览记》)西樵山“理学名山”的地位,就是奠定于此时。

       在四大书院中创设时间最早、名声最大的,当数明代著名理学家,增城人湛若水的大科书院。西樵山“理学名山”的称号,其最重要的贡献者当属湛若水。湛若水于正德十年(1515)二月因母丧丁忧,同月扶柩南还。正德十二年(1517)服阕后,以“扶病莫前”的理由请求朝廷准许“原籍调理,谢绝人事,采药西樵。”同年闰十二月湛若水坐落在西樵山烟霞洞(今西樵山桃花园)的烟霞隐居与大科书院落成。但此时作为独立主体的大科书院此时尚未出现,只是附设于烟霞隐居之内。其后两年,“四方学者云集难容”(吕柟《大科书院记》),从师求学的学子越来越多,原有的馆舍不敷使用,于是在正德十四年(1519)七月,大科诸生请求在烟霞隐居之下建设堂馆,经过卜地、经营、督工,至是年十二月甲子日落成。至此,大科书院规模大具。其建筑主体分为烟霞隐居与大科书院两部分。其上为烟霞隐居,主要建筑为栖霞楼、茹芝堂、正谊堂、崇经楼、乐阁。其下为大科书院,主要建筑为凝道堂、进修斋、敬义斋、寅宾馆、太史坊等。从正德十二年入樵到正德十六年(1521)底应嘉靖皇帝诏命出山为止,湛若水在西樵山中度过了四年时间。大科书院时期对湛若水的学术生命历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西樵山不仅成为了甘泉学派在岭南的重要讲学地及思想传播地以外,更重要的是,湛若水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有代表性的著作,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湛若水着手或完成了《大学》、《中庸》、《礼》等经部的诠释著作,《大科书院训规》这一后世视为典范书院规范的著作,以及《遵道录》、《樵语》、《新论》、《知新后语》等理学语录类的著作。这些著作给湛若水带来了巨大的学术声誉,也使其甘泉学派奠定了与阳明学派平分秋色的地位。黄宗羲在概括湛若水的讲学时称:“王、湛两家,各立宗旨,湛氏门人,虽不及王氏之盛,然当时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亦犹朱、陆之门下,递相出入也。其后源远流长,王氏之外,名湛氏学者,至今不绝。”(黄宗羲《明儒学案》)

 

清代刘子秀《西樵游览记》所绘大科书院图

       与湛若水兴建大科书院约略同时,明代著名士大夫、南海人方献夫在西樵山石泉洞(今西樵山东天湖)创建的石泉书院。正德十二年初建落成时,方献夫将之命名为石泉精舍,有紫云楼、沛然堂等建筑。至嘉靖年间,因在“大礼议”中支持嘉靖皇帝而深得君心的方献夫平步青云,位列台辅,石泉精舍亦因贮藏御赐书籍,改称书院。方献夫在西樵山的营建以石泉洞为中心,石泉书院的中心是御书楼,前为沛然堂,后为紫云楼。书院前又有盘龙石的与鹿亭、伏虎台的爱瀑轩的营建,天湖之上有天湖亭,又有留虹桥。向北延伸,有翳门关、千级石磴,其西有宝鸭池的耕足窝,其东又有观翠岩的小亭,西樵山北部的大片区域,均在方献夫的经营范围以内,其规模颇广。方献夫是王阳明的弟子,石泉书院成为了岭南地区传播阳明学说的一个中心。因此,黄宗羲认为:“岭海之士,学于文成(指王阳明)者,自方西樵始。”(黄宗羲《明儒学案》)

《西樵游览记》石泉洞图

       比大科书院、石泉书院稍晚创建的是南海人、著名士大夫霍韬在西樵山宝林洞(今西樵山宝峰寺遗址)所创的四峰书院。四峰书院原址是西樵山著名的宝峰寺,嘉靖二年(1523),广东提学副使魏校大毁淫祠,“西樵山宝峰僧以奸情追牒,寺在毁中。邑人黄少卿承买,公(指霍韬)以寺在西庄公墓左,与兄弟备价求得之。”(霍韬《石头录》)四峰书院历经嘉靖、万历两次营建,形成了北面霍韬夫人墓、西面崇礼堂、环翠楼、卧云楼,东面敦古堂、毓秀轩,南面天池、玉池、钓台的格局。四峰书院是霍韬建大宗祠、行合爨、立家长、设宗子、建书院等一系列宗族建设措施的其中一环节,霍氏子弟七岁在霍氏家乡石头入社学,十余岁则入四峰书院读书。四峰书院成为了霍氏宗族培养子弟的重要场所,而且成效显著,霍氏子孙历代功名颇盛。

《西樵游览记》宝林洞图

       坐落在西樵山云谷(今西樵山南湖)的云谷书院同样是由湛若水所创建,早在兴建大科书院之前,湛若水就有了卜筑云谷的计划,但知道湛若水晚年重返西樵山之后,卜筑云谷的计划才重新启动。云谷书院从嘉靖二十三年(1544)兴修,到嘉靖二十五年(1546)落成。云谷书院的主体建筑包括:白沙祠、存息堂、察伦堂、二妙阁、左瀑亭、右瀑亭等处。嘉靖三十六年(1557)欧大任携友人游西樵,借宿云谷,就曾经称:“院最幽胜,堂馆亦雅,阁道视大科尤雄。”(欧大任《游西樵山记》)可见云谷书院的建筑规制要较大科书院更为雄伟。湛若水以西樵山云谷书院为中心,大力招致门生弟子从学于此,云谷书院已经成为了湛若水晚年又一重要的讲学之所。

《西樵游览记》云谷图

       十六世纪的西樵山,可说是西樵山历史上最为鼎盛,而且最具影响力的一百年,方豪在写给方献夫的《西樵书院记》中如是称道:“西樵者,天下之西樵,非岭南之西樵也。”(方豪:《西樵书院记》)四大书院的创建与兴盛,人文荟萃,群贤闪耀,使得西樵山赢得了“理学名山”美誉。

2014年4月14日 10:00
浏览量:0
收藏